府谷:纪检监察干部“忠诚”的三重表达

来源:府谷县纪委监委      作者:郝瑞     发布时间:2022-03-18    浏览次数:

使用Ctrl M可保存网页为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纪检监察事业”。对纪检干部的“忠诚”提出三个维度的要求,是新时代纪检干部开展工作的方向盘。纪检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负起“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的特殊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时刻牢记依靠谁、为了谁,严守纪检监察职责,把三个“忠诚”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顽强斗争中。

不忘初心,汲取忠诚的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史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轰轰烈烈投入改革开放建设大业,其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它是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指向标。“忠诚于党”要求纪检监察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不计个人得失,无惧风雨交加,敢于对危害党的言论和行为亮剑,以坚强的斗争精神为党保驾护航。回望建党 100 年来的风雨征程,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担当使命,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才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无愧职责,淬炼忠诚的能力。纪检监察担负着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等职责,是党的领导的坚实保障。“忠诚于人民” 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勇于担当、作风优良。“好好先生”决不能出现在纪检监察干部的字典里。对违法乱纪行为通融,等于漠视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就算不上“忠诚于人民”,甚至站到了老百姓的对立面。不敢斗争、不掌握斗争的本领,同样不是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纪检监察无小事,无论是审查调查的过程,还是审查调查的结论,都关涉到被审查调查对象的操守评价,甚至是财产安全、人身自由乃至生命安全。在纪检监察工作中,任何能力上的缺失,都将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忠诚体现在方寸间、体现在日常点滴。坚持实事求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淬炼忠诚的能力。

敢于挑战,磨砺忠诚的意志。革命战争年代,面对严刑拷打、生死考验,共产党人靠着坚贞的信仰、对党无比的忠诚,炼就钢铁意志;新中国建设初,“铁人”王进喜凭借着对党的满腔热情激发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改革开放以来,勇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竞相涌现,中国实现了富国大业;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国梦”依然有许多艰难险阻随时考验着共产党人的决心和耐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的那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会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在纪检监察“谈话”工作中,从与谈话对象前期的接触到突破其心理防线的攻坚克难,本身就是双方意志与耐心的较量。没有一片坦途的调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谈话模式,对于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而言,各种困难与挑战都是意志的“磨刀石”。只有不断迎接困难和挑战,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忠诚于纪检监察事业。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以忠诚铸造惩恶扬善的利剑,按照党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部署要求,立足主责主业,胸怀“国之大者”,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 要站稳人民立场,涵养为民情怀, 坚守初心使命,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的新成效,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编辑:李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