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谋事应当着眼于“森林”

来源: 横山县纪委      作者:李宏伟 张小瑞     发布时间:2016-10-17    浏览次数:

使用Ctrl M可保存网页为图片

人生如木,社会如林。“树木”与“森林”,是对个体与整体或局部与全局关系的形象表达。研究分析问题时,有人习惯于从个体之“树”出发,忽视对整片“森林”状况的把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顾其一点、不及其余。若是应对日常琐事,倒也无关紧要。但领导干部背负党和人民的厚望,谋划推动一地一域的发展,对“森林”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就极易陷入被动。

“森林”,通俗讲就是总体形势或状况。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准确把握形势,是谋事之基、创业之始。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8800多万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落实“全面从严”的要求,尤需强化“森林”意识。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如果对党员干部队伍这片“森林”的整体状况都不甚了解,眼里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对党员干部成长规律不掌握,该严的时候不严,该紧的时候不紧,怎能有效地管和治?

能否了解和把握“森林”,事关推进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时变,道亦变。”拿过河来说,如果不随时掌握河水的涨落、流速、水文等情况,因应选择渡河的地点和方法,想要完成任务是很难的,管党治党亦然。

能否了解和把握“森林”,取决于领导者的能力和作风。了解“森林”,离不开扎实学习和深入调研。不学习就不了解中央精神和相关政策,容易自以为是、断章取义;不调研就不掌握实际情况,可能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实践中,有的领导干部学习理论、政策和知识颇有些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无心也无力有效运用;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走马观花,调研就是为了出出镜、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是“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这些都有百害无一利,有时甚至是十分危险的。

能否了解和把握“森林”,体现境界和格局。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负责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全体成员就是“森林”,不在人数多寡,只要着眼全体就是胸怀“森林”。领导干部的大格局对应整片“森林”,千万不能囿于局部、少数的“小树林”。思考问题、做决策,是着眼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森林”,还是局限于小集团、小圈子利益的“小树林”,高下立判,结果迥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切为了“森林”。中华传统文化崇尚集体力量,强调“大河有水小河满”,相当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森林”。领导干部坚定文化自信,应从中汲取传承千年的精神养分,谋事当着眼“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