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承担着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重要职责,直接面对消费者和市场主体,关系到千家万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直是工商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如何履行好工商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职能,确保工商执法人员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呢?我就加强新形势下工商部门纪检监察工作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转变工作思路
(一)认清形势。
1.认清强力落实“两个责任”的新常态。主体责任是政治责任、是具体责任,全系统各级党组(支部)既是领导主体、推进主体,又是行动主体、落实主体,党组(支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主体责任是前提,监督责任是保障。是否落实主体责任是工商系统干部职工是否有政治敏感性、是否有责任意识、是否有防范从政风险意识的重要标志。纪检监察部门既要创新举措、创新思路履行好监督责任,又要创新举措、创新思路协助党组落实好主体责任。
2.认清“八项规定”常抓不懈的新常态。“八项规定”的本质是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各单位各岗位要结合实际,把“八项规定”的各项要求狠抓落实,不存任何侥幸心理,从具体问题抓起,使八项规定成为“铁八条”。工商部门纪检监察机构要采取多种措施在督促本系统各级各部门在常抓不懈、很抓落实上下功夫。
3.认清惩治腐败呈现零容忍的新常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意味着反腐败没有禁区,党纪国法面前没有特例。新的要求是,注重预防,抓早抓小,时刻理解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纪检部门重点抓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的人和事,违纪必惩,突出把纪律挺在前面,特别是要坚持把批评教育当成常态,通过抓早抓小的纪律轻处分,避免干部职工犯大错。
4.认清纪检监察工作“三转”的新常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自我革命,是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创新。纪检监察机关“三转”的核心要义是聚焦新任务,突出主业主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系统纪检干部要认清形势,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在纪检岗位上认真思考,积极工作,干出名堂,做出成绩。
(二)转变思路。
1.从注重治标向注重治本转变。摒弃各种治理行业不正之风的治标之策,从治本角度设计工商部门的各项工作理念和工作程序。督促各方面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明确新形势下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制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考核评价制度,修订不适应新形势的各项管理制度,使纪检监察工作围绕标本兼治方面抓好监督执纪问责。
2.从重点履职向全面履职转变。从选择性执法、选择性许可、选择性维权、选择性监管向全面履行法治工商,公平、公正、全面监管转变。为真正在发展市场经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净化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上做出贡献,纪检监察工作要围绕全面履职要求抓好监督执纪问责。
3.从重点规范向全面规范转变。全面规范执法、许可、监管行为,全面规范消保维权、打假治劣和广告行为,全面规范基层建设、行风建设等事项。工商系统要按照全面规范的要求,一是要制定规范性制度,二是要抓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纪检监察工作要围绕全面规范的要求抓好监督执纪问责。
4.从查乱作为向查不作为转变。从查乱摊派、乱罚款、乱行政向查该查不查、该罚不罚、该行政不行政转变。还要查职责不清、工作不明、管理不严、履职不到位、满意度不高。纪检监察工作要围绕查不作为的要求开展好监督执纪问责。
5.从保驾护航向执纪问责转变。市场经济发展客观实际,很多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不是执纪问责,而是对踩红线视而不见、出了问题包庇掩护、讨保说情,现在要转到真查真处真问责上来。纪检监察工作要围绕工商干部是否履行职责开展好监督执纪问责。
6.从部门效益向服务质效转变。改变过去注册登记制度的做法,全面推进“宽进严管”制度的实施,谋求队伍素质提高、部门形象提升、部门贡献提高上来。从德、能、勤、绩、廉等各个方面全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纪检监察工作要围绕“一学三转四提升”的要求开展好监督执纪问责。
二、转变工作重点
1.抓监督问责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首要任务。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纪检监察责任重大。要按照抓早抓小、“四种形态”的要求,从严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职工的缺点,才不至于酿成无可挽回的大错,约束党员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对违反政治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的种种行为,对执行八项规定明抵暗抗的方方面面,对拿着国家的俸禄不作为乱作为的种种现象,对在履行两个责任上推诿扯皮无所作为的种种情形要坚决问责。纪检监察要始终牢记监督执纪问责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协助党组(党支部)落实好主体责任。
2.抓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主业主责。今后应把查办案件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重点是违反纪律的案件、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件、不作为乱作为的案件、履行主体责任消极应付的案件。
3.抓作风建设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工商部门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在此关键节点,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和好的作风,就没有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和未来。要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不断巩固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反“四风”成果,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为工商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一要严抓重处,常抓不懈,使之“不敢为”;二要根据工商部门的新形势、新要求,立规矩、定制度,使之“不能为”;三要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引导,使之“不想为”。坚持以法治思维抓好作风建设,把依法行政和从严治党有机结合起来,使作风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制度设计上,要立足规范权力运行,把自由裁量权限定到最小,以管用为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增强制度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抓队伍建设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按照《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上级纪委提出的“三转”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当门外汉,才能将落实“三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履职水平。一是作风过硬,要严于律己,心存敬畏,秉公执纪,守住底线;二是工作过硬,敢于挑战一切违纪违规现象;三是能力过硬,真正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四是要提高办案能力,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的素质和实际办案能力。
三、转变工作方法
(一)创新监督形式
1.探索社会化监督。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行风监督员、满意度测评、职能部门、“两代表一委员”等全面监督工商部门工作人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履职履责情况。
2.探索专业化监督。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抽样调查、电话抽查监督各单位履职履责情况和社会满意度情况。
3.探索信息化监督。督促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执法、维权的全过程都处于动态管理、全面受控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开展网上案件办理(案件数、执行到位率、减免、自由裁量权使用)情况、注册登记、消保维权、市场监管情况等的抽查。利用短信、微信等手段,拓展政风行风、履职履责监督。
(二)创新履责方式
1.抓执纪内容延伸。除各级各类规定的法定执纪内容外,建议将有案不查、大案办小、小案办大、执法不严、履职不到位、满意度不高等纳入工商部门的执纪问责范围。
2.抓履职履责提醒。进一步拓展完善工商部门履行主体责任告知(提醒)职能的使用。
3.抓整改督办落实。进一步拓展完善工商部门纪检监察整改督办权利的使用。
(三)创新工作方法
1.改变单打独斗的做法,形成合力抓监督。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把上级、同级和下级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职责明确,各负其责、大家出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改变包医百病的做法,突出重点抓监督。按照“三转”要求,突出抓好监督责任的履行,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重点抓好监督执纪问责。按照反腐倡廉的新要求,切实抓早抓小,把纪律挺在前面,抓违纪问题的处理。
3.改变等米下锅的做法,主动出击抓监督。在监督问责时,一是要主动出击找线索,解决好“无米下锅”的问题。二是要破除条块体制,解决“有米不下锅”的问题。为防止个别单位不想查、不愿查、不真查的问题,要探索交叉检查、联合检查、市局直查、督办机制,扫清执纪问责阻力和障碍。三是要用好“问责”利剑,对管理监督无力无效、问题多发的单位,既要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也要对相关领导坚决追责,真正实现“一案双查”。四是改变事后监督的做法,关口前移抓监督。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前移监督关口,争取执纪主动权,逐步由事后监督转到事前预防、事中参与、全程监督上来。无论是行政执法、登记在册、市场监管、消保维权等工作,还是干部选拔任用、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等工作,均需把监督工作做在前头,把工作重心从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防微杜渐,防范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