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清涧县纪委坚持把“融合”理念贯穿始终,切实推动纪委监察委干部思想融合、组织融合、业务融合,努力做到步调一致、协调配合、无缝对接,为监察委组建后迅速形成反腐败合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谈心谈话促思想融合,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
强化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全县纪检监察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站位,保证每一名纪检干部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认清新岗位的工作内容、任务职责、纪律要求等。2月8日,该县纪委监察委召开了全体干部大会,这既是转隶融合后的首次集体交流,又是对综合业务和能力素质提升的辅导,内容丰富、干货满满。结合监察体制改革工作的需要,此次大会重点采取了集中讲学、研讨交流、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效果良好。
“我在党纪党规知识方面亟待提升,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只有不断抓紧学习,才能在新岗位上履行好职责”“这次大会召开的真及时,非常具有针对性,我在法律法规知识方面欠缺不少,急需‘充电’”……大会期间,新转隶人员和纪委干部交流互动不断。
本着对转隶人员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原则,在转隶过程中,县纪委主要领导多次与转隶人员开展“一对一”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通过回顾工作点滴、交流所思所想等,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切实提升转隶人员“进一家门、成一家人、说一家话、干一家事”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推动其更快地从“身转”进一步到“心转”,有效促进了转隶人员和纪委干部的思想融合。
人岗相适促组织融合,将正风反腐的铁拳攥得更紧
突出人员科学配置,不分先来后到,按照“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和“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深度融合”的原则,针对转隶人员个性特点、业务特长和履职能力,将转隶的5名干部与纪委内设机构人员进行混编、统一调配,交叉分配到纪检监察室、审理室等业务科室,使各业务部门在人员构成上既有执纪审查工作骨干,又有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工作骨干,促使他们在审查调查过程中形成取长补短、互学互鉴的良好局面。同时,为转隶人员提前调配了办公场所,购置配备了新的办公设备,营造了舒适、温馨的办公环境,做到了“办公场所集中统一、隶转人员拎包入住”。
纪检监察干部普遍认为,对干部岗位进行合理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人员融合,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在新征程中显身手、长才干、做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业务研讨促能力提升,达到“1+1>2”的效果
按照“缺啥补啥、干啥学啥”的原则,利用每周一机关集体学习,重点围绕党章党规党纪、法律法规、纪律审查等业务知识,通过班子成员带头授课、全体干部座谈交流等形式,使转隶人员与纪委干部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业务上的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着力提升纪检监察干部执纪执法能力。
在近期分派任务时,该县纪委监察委特意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线索,交由转隶人员与纪委干部一起查办。体制改革一个多月以来,转隶人员已参与查办案件30余起,通过实战加强工作磨合,促进队伍融合。
“通过一起查办案件,我深感责任重大,由执法到执纪执法的改变,转换的不仅仅是岗位和角色,更是思想理念和工作方式的全面更新。”转隶干部刘建雄说。
“对新体制的改革刚刚开启,必然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实现真正的融合。通过执纪与执法思维的融合,有利于提高惩治腐败工作效率,实现1+1>2的效果。”该县纪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