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涧县纪委精准把握中、省、市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有关新精神,进一步明确党风廉政教育的重点对象、核心内容和优势特点,构建以政治建设为核心、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廉政教育为抓手、以家规传承求突破的工作格局,宣传教育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突显。
聚焦主业主责,政治建设“一以贯之”
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紧紧围绕纪挺法前实现不想腐这一目标任务,着力统一和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政治站位。一是坚持把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十九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和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以及落实“两个责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中心任务,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二是突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教育。协调组织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在全县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两个责任大家谈”征文活动,创新推行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纪实制度》《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制度》。三是围绕贯彻落实《党章》《准则》《条例》,强化纪律教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党纪条规知识竞赛;对79名拟提拔或重要的干部进行了“任前廉考”。四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争做全县党政机关表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争做全县公务员表率”为目标,持续推行“每周一课”制度,截止目前组织学习达130次,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发挥阵地作用,舆论引导“氛围空前”
全面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目标、成效等方面的宣传,升级改版了清涧纪检监察网、开通了清涧纪检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积极主动地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全县宣传教育工作大格局中,在反腐倡廉宣传信息方面做到工作动态及时发布、经验成效及时总结、优秀稿件及时推送,2917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图说清涧严查“蝇贪”;2017年8月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清涧县“接访点设在赶集会”信息稿件;2017年11月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图说清涧纪检监察机关深学悟透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县发表新闻信息稿件2017篇,其中中央级媒体4篇、陕西日报2篇、陕西党风与廉政、4篇、秦风网、51篇。其中《清涧县晒出主体责任考核“成绩单”》在全国纪检监察期刊评比中荣获优秀奖;《浅谈如何提升乡镇纪检干部工作效能》《关于进一步减少和预防农村腐败问题的调研报告》在省纪委反腐倡廉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篇稿件在全市党风廉政宣传信息稿件评比中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
坚持问题导向,廉政教育“警钟常鸣”
结合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干部作风问题,开展了清涧县“优化发展环境、助力追赶超越”干部作风集中整治,全县2000多名党员干部通过观看《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等电视专题片接受了警示教育;结合被市、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本县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开展了全县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着力净化政治生态;结合农村基层“微腐败”问题,开展了农村基层警示教育巡展,累计警示教育农村基层党员群众12000人次;紧盯“关键少数”,运用《忏悔录选编》在县委党校开设警示教育课堂,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200人次。
挖掘地域资源,廉政文化“润物无声”
一是抓实基地教育。结合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创作精神,将清涧县路遥纪念馆打造为全县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袁家沟革命旧址、清涧县革命烈士陵园、清涧县枣林则沟会议旧址、赵苍壁故居等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每年约有5000余名党员干部接受基地教育。二是创新廉政文化建设。以清涧石板为载体,打造了以廉政典故、领袖风范、历史箴言、从政警示、典型案例为内容的廉政文化长廊,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中;运用“清涧道情”这一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戏曲形式,编排了《夜归》《一碗面》等6部廉政道情戏,2017年演出56场次。三是以优良家风带动社风民风。在县第二小学试点开设传统文化、家规家训课堂;清涧县“惠氏”家规和“虎头王家”家风家规正在进一步挖掘整理。
紧盯涉腐涉纪,舆情处置“有礼有节”
健全涉腐涉纪舆情收集和研判机制,制定网络舆情处置预案和工作流程,密切关注跟踪重大舆情动态,科学分析和研判舆情发生发展规律。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与宣传、公安等部门突发舆情信息沟通机制,突出舆情发现、应对和处置能力,加强涉腐涉纪舆情报道和舆论引导,先后成果处置了“清涧华顿广场打人事件”“城建局官员政商勾结”等一批网络舆情事件,并通过及时发布网评文章,回应社会关切,掌握舆论主动。
新时代、新征程。清涧县纪委将进一步创新机制、求真务实,主动适应新时代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奋力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