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纪委监委把县镇纪检监察机关“三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在提升基础设施标准化、工作程序规范化、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上精准发力,为推动全县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打造设施标准化。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标准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设施设备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石。绥德县纪委监委按照“统一场所规划、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配备、统一文书样式、统一信息化建设”的“五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科学整合资源,积极完善办公设施建设,严格对标“三化”建设工作要求,新建办案工作区1处,设指挥室1间,标准谈话室4间,一般谈话室3间,全县15个镇共建成一般谈话室15间,标准谈话室9间,有效解决了办案人员谈话场所不规范的问题。同时对全县纪检监察内网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升级改造,实现文件传送、线索分办、案件上报等在线功能,提高了办公信息化水平,达到内网终端全覆盖,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系统检举举报平台建设,提升信访件办理效率,使基础设施标准化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压舱石”,推动“三化”建设工作上下联动、全面开展、一体推进。
注重学习,加强培训,提升干部专业化。纪检监察队伍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力军”,打造专业化干部队伍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绥德县纪委监委按照“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五个过硬”要求,严格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夯实纪委书记抓班子、带队伍“第一责任人”责任,压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责,出台常态化学习教育制度,探索“常态化”学习与“实战化”锻炼相结合的全员培训模式,特别是采用“以案代训”的方式,通过“手把手”指导、“面对面”讲解传授业务技能和办案技巧,对新任乡镇纪委书记、专职纪检干部、村级监委主任进行转岗培训,实行上挂下派制度,进一步提升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能力水平。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对纪检监察干部的问题线索严格核查,绝不护短遮丑,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的坚决查处、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坚决防止“灯下黑”。
完善制度,细化流程,推动工作规范化。纪检监察工作程序性要求高,每项工作、每个流程都应该按照规定、规则、制度开展,才能确保执纪执法规范运行。绥德县纪委监委按照“查管理漏洞、补制度短板、讲工作程序、促执行规范”的思路,围绕纪律作风、责任落实、请示报告、执纪执法,健全从严管理、高效运行、安全办案制度机制,强化措施使用监管,特别是全面推行审查调查工作“模板化”管理,将工作分解为信访举报、线索处置、初步核实、审查调查、案件审理、案卷归档等六大板块,细化每个环节的工作要求,规范每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定期开展案卷评查活动,从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是否恰当、程序是否合法、案卷装订是否规范等方面入手查找问题、堵漏补缺。印发了《审查调查模拟卷》《监督执纪审查调查制度汇编》等系列辅导资料及制度规定,细化监督执纪审查调查程序,提高安全意识和工作规范化水平。
下一步,绥德县纪委监委将牢牢把握“三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在设施标准化上再探索、再完善,在工作流程上再细化、再规范,在队伍管理上再严格、再科学,以“三化”建设为统揽,推进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编辑:张慧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