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深入学习全国和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为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提高放权“含金量”、增强监管有效性、突出服务主动性,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绥德县政务服务中心多措并举深入抓好“放管服”工作,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一、持续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
我县在市县乡三级网络服务体系“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引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打造绥德县智慧政务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实现以门户网站为入口,以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服务平台为支撑,以电子政务外网为依托,纵向联通市政务服务中心、各镇和各社区,横向联通各部门及各服务单位,结合短信、微信、手机APP等终端服务,形成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的绥德县智慧政务网上审批服务平台网络架构,建立网上服务大厅、乡镇事项上报、以及智慧政务监管中心,实现了办事群众从受理到办结“最多跑一次”和办理信息全程监控的目标。
实现三级互联互通乡镇全覆盖。通过三年的县乡互联互通建设,目前我县15个乡镇、1个便民中心、3个社区,重点村已经全部和县政务服务中心实现网络互联互通。群众办理业务只需在最近的乡镇便民中心办理即可。
建立智慧政务调度中心。去年我县在政务服务中投资120多万元,建立了数据指挥中心,连接乡镇便民中心以及各部门。指挥中心对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进行梳理分类,依照业务属性发送至各办理单位,并对办理流程进行全程监督。事项办理完成后,数据中心自动通过手机app、短信、微信等方式告知群众事项办理完毕,请前来领取资料。县委县政府需要调研的问卷也可通过数据中心发送至各单位、乡镇,并把调研结果反馈回数据中心,中心数据库自动分析,形成调研结果。
建设网上服务大厅。群众、企业可通过中心门户网站注册/登录网上办事大厅,选择需要办理单位和事项后,按照办事指南,上传电子申报材料,中心经过多方信息认证后,对符合办理条件申请事项发送至相关部门进行网上办理,对材料不符的,驳回办理请求,要求重新上传。目前网上大厅只开放预约办理服务,网上办事正在建设中。
建设重点村便民室。通过调研排查,对人口密集的重点村建立便民室,放置自助服务终端机,群众通过终端机可查询办理事项所需申报材料,也可进行水、电、气、话费等充值,方便群众。同时在村设置代办员,负责群众的代办服务,避免群众多跑路。
开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短信告知服务。办事群众可通过关注政务服务中心公众号、或下载政务服务中心APP客户端登录中心系统平台进行咨询、业务办理,获取最新政策。也可在业务办理时录入电话信息,接收业务办理进展信息。
运行联审联验审批平台。依托政务服务电子审批监察平台,联合发改委、住建局、国土局等相关单位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联审联验。目前平台建设完成,相关流程正在整理中。
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全县公共资源交易分支机构以及相关单位入驻政务中心,以电子审批监察平台为支撑,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全县公共资源事项,实现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同时政务中心和监察部门对事项进行全程监管。目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在建设中。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实现“零距离”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项崭新的改革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我县工作进展较为顺利,但聚焦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同省级要求和先进市相比,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的意见》提出实行“一网办理”、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的改革举措。为抓好贯彻落实,下一步我县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平台建设深度。政务服务平台是网上政务服务的基础支撑。必须从满足公众越来越多的需求出发,持续不断完善。今年年底前,梳理、公布市级涉行政认可事项中介服务项目,分行业择优引入中介机构进驻,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推进与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移动服务渠道的深度融合。
二是进一步提高服务事项周全度。积极组织推动更多的服务事项上网运行,持续增强我县网上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力争年底前,将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网上运行,实现权力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
三是进一步提高网上办事便捷度。加快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消除“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促进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整合政府各部门数据中心资源和平台设施,组建大数据中心,承担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开放、应用等工作。力争实现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基本信息以及政务服务网各类办理事项的信息归集共享。
四是进一步提高网上服务覆盖度。提升乡镇(街道)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延伸,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
五是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规范度。把日常监管、季度通报、绩效考核作为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有力抓手,持续加大监管、督办力度,确保我县“互联网+政务服务”规范高效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