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廉政建设本在基层,只有将基层的廉政建设打好基础,固好根本,才能取得廉政建设的整体实效,只有筑牢村级廉政建设的“最后一米”防线,才能温暖民心,赢得民意。
理想信念是强大的行动武器。抓好基层“村官”的理想信念教育,我们要把握“惩、治、防”辩证统一关系,一体推进“三不”体系,破解基层廉政建设难题。保持“不敢腐”高压。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要及时查处村(组)惠农资金、村级账务管理、“四风”落实等方面存在问题,进一步规范查办流程,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筑牢“不能腐”机制。坚持严惩腐败与严密制度、严格要求、严肃教育紧密结合,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夯实“不想腐”根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廉政谈话、提醒谈话等机制,做实做细警示教育,通过召开处分决定宣布会、专题民主生活会、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以案释德、释纪、释法、释责,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崇廉拒腐,加强自我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常态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我们要聚焦主责主业,贯通运用“四种形态”,监督好“村官”们的一言一行。做实日常监督。全面加强村干部日常监督和管理,积极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述职评议、警示谈话等制度,切实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给予提醒和教育,促进基层“村官”廉洁从政、依法从政,防患于未然。深化涉农监督。全面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督检查,及时对惠农“一卡通”、民政救济、救灾款物发放等内容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制止,确保各项资金管理规范、发放到位。强化村务监督。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通过村级“三务”公开栏、各类会议、村级大喇叭、微信群等形式,不定期公开上级重要部署和政策、资金等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接受村民监督,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制度建设是基层廉政建设的牛鼻子。坚持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以制度建设保证基层廉政建设常态化,真正把监督执纪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使党风政风得到净化,才能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基层村组,廉政建设和矛盾发生的根本在于财务管理,我们首先要严格“村财村用镇监管”制度,将村级所有收支纳入镇财政所管理,坚决杜绝收入不入账、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现象;其次要实行村级重大财务审批备案制度,严格村级民主决策程序,规范村级重大财务民主决策流程,所有村级民主重大财务决策要贯彻“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必须经过“四议一审”,即:村干部提议、村“三委”会议合议、党员大会复议、镇党委政府审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五个步骤,经过以上步骤确定的事项方可组织实施,违反规定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这样,村里的事,事前有人制约,事中有人把关,事后有人监督,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决策行为,提高村级民主决策水平和工作透明度,努力营造一种风清气正、公平正义、阳光透明的廉洁从政氛围。
千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不断孕育、发展、演变的过程,我们要坚定信心,通过“三不”体系建设,发挥监督的职能,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将基层廉政建设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让廉政的春风吹到每个角落,深入到每个人的心田,共同筑牢“最后一米”廉政防线,为当前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编辑:李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