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榆林市榆阳区纪委按照夯实责任、注重教育、创新载体、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力争做到“有声有影有形,入耳入脑入心”,为促进全区经济健康发展、干部勤政廉政、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夯责任、明任务,贯彻一个“严”字
夯实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责任,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纳入《监督责任考核办法》中,量化全区各单位反腐倡廉宣传目标任务,注重宣传稿件的采用率,要求各乡镇、办事处每年至少在区级以上媒体刊发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宣传稿件4篇,各部门每年至少刊发2篇,委机关干部每人至少在市级媒体刊发1篇文章。对被采用的稿件,根据被采用的级别,在年终考核时加不同的分值。同时,区纪委定期统计宣传稿件刊发情况,在全区进行通报,宣传报道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重培训、提素质,注重一个“常”字
依托区委党校干部培训教育班次,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廉洁教育,要求区委党校在每期干部培训会上,都要加入党风廉政相关课程内容,截止目前培训干部7期,涉及干部1600多人。计划12月份,分两期对全区317名村监委会主任进行封闭培训,提升村级监督水平。同时,强化系统内部干部培训教育,9月份,在区委党校举办为期三天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集中培训,选派8批115人次参加了市纪委组织的业务培训,强化对基层干部的理论知识辅导,进一步提升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强化干部培训教育,今年以来,先后邀请3名市纪委相关领导,就监督执纪问责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授课,通过强化干部日常教育,提升干部整体素质,逐步构建“不想腐”的格局。
抓教育、拓载体,扭住一个“实”字
为了使廉政教育深入人心,区纪委狠抓廉政教育工作,拓展载体,灵活形式,丰富内容,使廉政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充分发挥四个宣传教育平台作用,营造浓厚廉洁氛围,升级改版榆阳清风微信公众号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廉政要闻、廉政动态、警示案例、通报曝光等内容,目前共发布信息405条;改版升级“榆阳清风”网站,细化“清风网”版块,强化“榆阳清风”网站管理,及时收集、转载中、省、市官方网站、国内其他重要网站优秀稿件,保证内容及时更新,截至目前,共上传各类信息稿件600余条;利用榆阳区电视台,对区纪委监委重大活动,区纪委监委亮点工作,工作成效,及时宣传报道,使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工作有声、有影;扩大宣传教育面,借助区外各级媒体提升宣传效果,采取每周向中、省、市媒体最少投5篇稿件的办法,加大向各种媒体的投稿力度。目前,被国家级媒体《中国纪委监察报》《党风廉政建设》《中国纪检监察》各采用1篇,被省级媒体采用45篇,市级媒体采用142篇,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廉政文化活动,体现一个“活”字
积极开展廉政文化活动,10月份 ,成功举办廉政文化三秦行走进榆阳活动,组织全区1000余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体观看,进一步营造了党风廉政浓厚氛围;组织全区1800余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观市纪委举办的“殷鉴不远 警钟长鸣”警示教育展;联合新明楼办事处纪工委在辖区社区开展廉政文化进行院落、廉政文化进家庭等活动,通过榆林小曲、廉政说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使社区廉政文化氛围更加浓厚;7月份,联合区文联收集民间廉政书画作品100余幅 ,集中在榆阳区书画院开展廉政书画展,通过廉政书画展营造清雅高尚廉洁氛围;把家风家教纳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榆阳农村“大喇叭”,不定期播放家风家训家教方面的内容;在榆阳区微信公众号,每周五推出一期“清风徐来 廉政花开---诵八德”朗诵栏目,将廉政声音传递出去。
建阵地、求实效,体现一个“新”字
榆阳区纪委在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中坚持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的思路,不断拓展廉政文化领域,有效提升了廉政文化影响力。为促进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上半年,结合当前实际情况,重点对区委党校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基地进行升级改造,使廉政教育内容更加充实,更符合榆阳发展的需求;从补浪河女子治沙连、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处,深入挖掘出历史名人故事,通过历史名人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崇廉、敬廉、践廉。强化农村家风家训教育引导,在镇川镇、牛家梁镇常乐堡村打造孝廉文化广场,促进村风、民风的改变,在新明楼三官会社区打造廉政文化示范点,通过示范点辐射,带动社区廉政文化有效开展。目前,补浪河女子治沙连、榆阳区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基地被市纪委命名为廉政教育示范点,常乐堡孝廉文化广场、三官会社区被市纪委命名为廉政文化进农村、进社区示范点。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任重而道远。榆阳区纪委将继续守好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这块“阵地”,创新工作举措,精准发力,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榆阳发展环境提供舆论滋养和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