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村集体事物都是通过黑板报或张贴大红纸的方式进行公开,无法做到全面细致,也不能随时阅读,更无法长久保存,许多外出务工村民很难了解村上的事务,现在这些问题全解决了。”5月的一天,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沙家店镇高家圪崂村村民常培社看着村务公开栏里张贴着的一张《村务公开报》高兴地说。旁边驻村干部手里还拿着一摞报纸正给村民一一分发。这张小小的村级报纸上,不仅公开了村级各项事务,更提供了很多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信息。
今年5月,为了进一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榆林市在全市176个乡镇推行《村务公开报》。《村务公开报》每季度至少编发一期,每期在每个季度首月的10日前编印完成,由乡镇驻村干部负责发放到村到户,免费给群众传阅。
就是这张小小的村级报纸,成了榆林市各村村民手中的“尖尖宝”。
监督:不晒政绩只露底子
“村务公开,哪能真公开,做做表面文章罢了,村里的事还不是村干部说了算?”当初,府谷县新民镇陈庄行政村许多村民听说镇里要搞公开报还是持怀疑态度。不仅陈庄村的村民有顾虑,许多乡镇的村民甚至村干部也都有疑惑。毕竟,在农村基层这样的现象已见怪不怪: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问题该公开的不公开、该透明的不透明,或者公开的内容空泛、避重就轻,甚至对一些不敢公开的事项就不公开。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榆林市重申公开要求,各村对现任村“两委”任职以来农民群众密切关注事项,按规定逐项逐笔进行公开。不晒成绩,只露底子。公开内容包括村干部报酬、集体土地征占补偿及分配、集体资产资源及工程建设招投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及使用、财政补助及社会捐助资金使用等。每一期的《村务公开报》做好后,由乡镇驻村干部负责发放到村到户,免费给群众传阅。同时,通过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信息采编机制、审核印制机制、签收备案机制、督查机制和保障机制,明确各级职责任务,保障《村务公开报》工作有效落实。
记者在新民镇采访时,对家峁村里正在热火朝天地修路。记者问一个村民是否赞成修路,他说:“当然啦,修路是好事啊,要不然的话,只要一下雨,就得穿着雨靴去镇上,太不方便啦。虽然我们村离县城比较近,但就因为路不好,人家没人来投资。这条路修好了,估计我们就会有好日子了,你说是不是,老张?”老张是村民选出来的该项目的监督员,他笑着点了点头。记者问他们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是否完全放心,老张说:“最后路修好了是大家看得见的,招标合同、镇里批文都在《村务公开报》上登着,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再说,还有我们这些监督员全程监督嘛。”
服务:内容全面,政策信息全明了
“这个季度我们村财务收支情况,还有上次的低保评议结果都写在上面了。”定边县油房庄乡乔洼村73岁的刘大爷指着贴在公开栏里的《村务公开报》说。
“哎呦,还有计划生育一胎、二胎准生证发放名单呢!”村民李丹看到自己的名字满脸笑意。
“何止这些,咱村党员发展情况,村户口新增、迁入、迁出以及各类惠农政策落实情况都一目了然呀!”村民们围着这张村务报你一言,他一语,用手指着各个板块和公开事项一项项地看,个个都看得仔细、看得高兴。
谈起第一期《村务公开报》,米脂县沙家店镇党委书记马胜云感慨万分:“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大精力,但在随后的调查走访中,还是收到了很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公开项目不够全面,公开内容过于简单,对办事程序流程及需要的手续刊登较少等。”
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沙家店镇在第二期报纸上增加了慢性病申报及报销程序、单独二孩政策办理程序等实用性较强的办事程序流程图。
现在,沙家店镇的《村务公开报》上,刊登的内容不仅涵盖了全镇37个村的各类信息汇总,公开信息的种类多达30项。
按照榆林市的要求,各地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增加《村务公开报》的内容。靖边县将法律法规、乡情动态、民意反映、农村实用技术、便民服务流程、健康教育等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有关内容作为选设栏目,增加报刊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榆阳区通过对发生在身边的爱心故事、爱心人物等以消息、通讯、人物故事等方式进行报道,彰显了爱心文化,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在,干部群众都离不开这张报纸了,大家都喜欢这个尖尖宝。”新民镇党委书记党玉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