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
推动“百姓问政”高质量发展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 杨明彪
“百姓问政”是党委政府主动搭建互动平台,群众通过平台咨询、建议、投诉、举报问题,有关部门答复和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榆林市从2017年7月17日建成“百姓问政”平台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市纪委的积极推动下,听民声、答民疑、解民忧,问政平台浏览量突破1.13千万人次,处置帖文10.2万条,赢得群众认可,成为全市“新三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一、搭建问政平台,畅通民意渠道
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百姓问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有效方式。
(一)“百姓问政”是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榆林12个县市区、127个市直部门单位成立答政机构,进驻“百姓问政”平台,每个答政单位都确定了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实现协调对接“全天候”。问政平台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问”与“答”的互动中,有效疏导民意民怨,传递党委政府的关怀关注,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问政平台共接受投诉举报37268条,解决率72.3%,化解了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二)“百姓问政”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晴雨表”。“百姓问政”是提升行政效能、改进干部作风的有效抓手。市纪委坚持对问政事项办理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坚决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全力破解“管党治党不严、干部管理不严、社会治理不严”问题,持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发出“百姓问政”工作通报8期,累计通报县市区23次、市直部门单位81次,约谈县市区3个、市直部门单位9个,问责党组织24个、党员干部29人,督办县市区8次、市直部门单位31次。
(三)“百姓问政”是重要决策部署的“传声器”。“百姓问政”坚持问题导向,将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卫生、环保、交通、城建等领域问题,充分收集归纳,开展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截至目前,形成调研报告2份,梳理出6个方面24项突出问题;发出监察建议书1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作出指示批示,一些意见建议转化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市政府根据市监委的监察建议,召开专题会议对有关事项进行了研究,督促相关部门完善规章制度7项。
二、强化“答政”工作,解决群众诉求
“有问必答”是百姓问政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必须严格按照问政流程和时限要求,条块联动,系统协作,统筹推进,及时回应群众所提出的问题,确保问政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切实提升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一)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组织框架。“百姓问政”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是关键。从榆林来看,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百姓问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纪委,在市传媒中心下设问政编辑室,通过榆林发布、榆林日报微信公众号、“百姓问政”网站、“百姓问政”微博、塞上风论坛等5个媒体渠道接受群众24小时问政,问政工作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推进有力,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二)建立一套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百姓问政”编辑室对网民问政的普通来贴,2小时内转交相关答政单位办理,及时跟进落实情况,每周做一期问政工作动态,每月做一次满意度排名,每季度做一次系统分析报告,每半年对所有回复的问政帖文进行一次电话回访调查。问政事项由初期的每日70多条上升到每日200条左右,问政平台成为解决群众诉求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及时雨”。
(三)设计一套反映民情的调查问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答政单位作为“答卷人”,答的成效如何?群众作为“阅卷人”最有评判权。市纪委联合市委政策研究室,从“百姓问政”的认知度、参与度、关注度、执行度和满意度等五个维度,制作了一套调查问卷,每年开展一次问卷调查活动。目前,通过榆林发布、榆林新闻网等渠道,随机问卷调查5955人次,梳理出5个方面工作短板,掌握社情民意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提高了答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抓住关键环节,拓展工作成效
榆林“百姓问政”工作运行两年多来,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要抓住关键环节,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助力榆林加快实现“三大目标”、落实“两个更大”要求。
(一)抓好“问”的环节。要强化“百姓问政”追踪报道,着力提升问政平台浏览量,激发群众关注和参与“百姓问政”工作的热情。要通过召开“百姓问政”网民代表座谈会,开门听取意见建议,普及问政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网民代表做好问政工作的宣传员,不断提高群众问政水平。要针对“百姓问政”平台运行中存在的功能不全、统计不足、分析不强等技术问题,积极与软件公司对接,拟定新的技术框架,打造一个更实用、更智能、更安全的问政平台。
(二)做好“答”的工作。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的漠视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要针对“百姓问政”中存在的答政不规范、回复主体不明确、审核把关不严、敷衍了事、推卸责任、答非所问等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根源,着力解决一些县市区和部门单位政治站位不高,对答政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抓得不实等问题。要开展答政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交流,寻找差距,夯实责任,提升能力,规范工作。要加强问政编辑室与答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增强“急事急办”意识,提高分办帖文的精准度,不断提升及时率和满意度。要探索整合“百姓问政”APP、榆林发布和12345热线,建立“一个平台受理、一个平台反馈”的工作机制,避免多渠道反映、多口径答复等问题,一体推进网络问政和电话问政。
(三)确保“办”的实效。“百姓问政”在做好“答”的同时,重点在落实“办”的措施。要建立复杂问题协调处置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对职责不明、政策空档、久拖不决、历史遗留和信访事项等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切实把群众的利益诉求解决到位。要分析研判新问题,围绕“可操作、可检验、可完成”目标,科学设置答政事项量化考核指标,推动群众所“问”事项得到有效办理。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在“百姓问政”季度通报中单列上一季度存在问题整改落实和问责情况,严肃查处答政工作不严肃、不认真,办理过程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等问题,对典型案件公开通报曝光,推动“百姓问政”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