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干部多跑腿 不让群众看脸色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4-10-14    浏览次数:

使用Ctrl M可保存网页为图片

“按这告知单上的内容把材料备齐交来,五天内替你办好。”9月12日,家住山阳县户家塬镇党塬村的王全芳来到村上的“365群众工作室”,申请补办残疾证,坐班村干部陈来文不仅承诺为她代办,还说清了办理时限,这让她的心情立马由阴转晴。

回忆以前的办事经历,王全芳深有感触:村上距镇政府十多里路,村民只有逢集或有空时才去镇上办事,若遇节假日、干部下乡或手续不全,经常白跑一趟。“现在可好了,村上天天都有人在,随来随办,需要到镇上和县上办的还给代办,我再也不用来回折腾。”

事实上,为王全芳代办残疾证手续的“365群众工作室”只是山阳县今年实施的“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的一项内容。这项工程直面群众诉求反映难、办事难及干群联系不紧密等实际问题,试图从干群联系直通、民情民意直通、惠民政策直通、群众办事直通、矛盾调处直通、纠风监督直通等六方面“打通”自上而下的为民服务“高速路”。

与许多县区一样,山阳县便民服务平台建设起步较早,但由于投入不足、上下脱节,被群众称为“聋子的耳朵”。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县一方面筹资2000余万元,在全县322个村(社区)和23个镇、75个部门单位分别建成了规范化的“365群众工作室”和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窗口,在8个边远地区设立了为民服务代办点,健全了便民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将群众、企业常用的239个办事流程汇编成册,向基层发放,向社会公布。对能当场办理的事项现场办结,对不能当场办理的,由工作人员向办事人出具告知单,明确告知办理时限、联系电话、投诉电话等。对需要县镇村三级共同参与办理的事项,逐级明确办理时限,逐级作出限时办结承诺。所有单位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内部进行转办、督办,群众、企业办事不用跑股室、找领导,使“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变成“不看脸、办成事”。几个月来,各级便民服务平台为群众办事25120件,其中代办6133件。

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该县还在便民服务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通过选聘民情信息员、建立民情月报制度、开设热线电话、印发干群连心卡等,收集民情民意2177条,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户家塬镇户家塬村竹园底移民小区建成后,首批23户群众就搬进了新房,但因配套设施不到位,群众吃水困难。两天后,县上按程序召开了民情督办会,责成县水务局选址修建了一个95平方米的水房和蓄水池,为这些移民户解决了燃眉之急。

“今年增加了3户低保户”、“公益林补贴标准提高了”……在山阳县十里铺镇高二村,村民围着村上的惠民政策宣传栏,边看边谝闲传。针对境内山大沟深、信息闭塞的实际,山阳县在所有镇村及党建网、政府网设立了惠民政策宣传栏,并将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10方面119项惠民政策汇编成册发放,力促惠民政策公开公平公正落实。

着眼于密切干群联系,该县在县级干部中推行“一联五帮”制度,每人联系1个后进村,结对帮扶农村贫困户、致富典型户、普通党员户、信访户、村(社区)干部户各1户,从不同群体知民情、解民需。组织37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322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每名有能力的党员至少联系帮扶1户生活困难群众,做到每年帮助办一件实事等“四个一”,代办证照到户、指导产业技术到户等“十到户”,为群众办实事2.3万件。

在信访维稳方面,依托三级服务平台,及时了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并把处理情况和需上级协调处理的矛盾通过网络上报,上下联动解决。目前,调处矛盾纠纷1084件,越级上访人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半。

“这不会是一阵风吧?”面对县上推出的一系列便民新举措,一位退休干部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对此,县上建立了“为民服务直通车”网站,搭建了网络问政、诉求反映、群众评议、监督投诉、微博、微信等互动平台。开办“向群众汇报、请群众评议”电视问政栏目,开展“办事效率最差单位”、“落实最慢事项”评选活动,尝试在15个便民服务大厅安装了摄像头,严格查处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问题,通报批评25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3人,打消了一些干部的“等待观望”思想。

数字是枯燥的,但也往往能说明问题。前8个月,群众对各镇各部门工作满意度平均值达到92.1%,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3.4个百分点,这无疑得益于“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的实施。

“从实践上看,‘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是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必须持续发力,一抓到底。”山阳县委书记李吉斌表示,要通过持续推进“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彻底解决群众家门口“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走出一条实实在在的群众路线。(据《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