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言才能负重

来源: 横山县纪委      作者:王晨炜     发布时间:2016-02-19    浏览次数:

使用Ctrl M可保存网页为图片

在封建时代,士大夫一旦步入官场,就等于入了“局”。但是官场积习却常使英雄感慨到无用武之地。而曾国藩却是个例外,他由一介书生而成为一个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就连毛泽东一生都“独服曾文正”,可见其不凡。

在曾国藩的处世经中,人们只知道他处处以小心谨慎,谦忍退让,委曲求全等为准则,而往往不知道他的处世之中也有另外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敢”字。他的“敢”虽然体现不多,但却切中要害,恰到好处。

清朝的政治风气,在嘉庆道光以后日渐沉沦萎靡,人才寥落。据说道光宠臣曹振镛晚年恩遇益隆,声明俱泰,做了很长时间的大学士却平安如初。他的一个门生请教缘故,曹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如此看来也难怪道光一朝政治风气江河日下。在这一世风下,曾国藩却能反其道而行之,众相随波逐流之时,他却挺身而出,是何等胆量。咸丰年间,曾国藩洞悉了清代的政清利弊、官场积习、民生疾苦,勇敢地先后上了几道针砭事务的奏疏。

在那些奏疏中,最具有胆识的,莫过于1851年4月间所上的一道《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文中直率指出如要扭转政治风气,培养有用人才,全在皇帝个人态度。这道奏疏不但足以看出曾国藩忠君爱国及有作为、有胆识、有担当的耿直风格,也对他以后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道奏疏中,他指出专制政治的最大弊端,莫如皇帝自智自雄,视天下臣民如无物。其最后所致必将是“直言日觉其可憎,妄谀日觉其可亲,流弊将靡所底止。”然而这些话却不是自矜才智的专制皇帝所乐意听闻的,而且在积威之下,大多数的人为了保全功名富贵,也绝不肯把这种逆耳之言向皇帝直说,就当时的情形来说,除了曾国藩也不曾有人上过这样激切伉直的谏疏。这条谏疏对当时的政治风尚及皇帝个性,可以说是痛下针砭。如果皇帝真因此发怒,曾国藩的命运真在不可知之数。据说咸丰皇帝初见到此疏时,确曾大为震怒,并欲将曾国藩重加惩治。幸赖军机大学士祁隽藻一再疏解,加之咸丰皇帝经过一番深刻的思想斗争之后,才终于被曾国藩忠君爱国的本意所感动,不仅未予加罪,且降旨褒奖曾国藩之直言,命兼署刑部侍郎。

此疏表现了曾国藩的耿耿忠心,而咸丰皇帝也从此疏中看出了曾国藩的担当、抱负,可以委以重任。金梁所撰《四朝佚闻》说:曾国藩因上圣德疏为文宗所特知,谕祁隽藻曰“敢言必能负重。故其后遂倚以平乱。”因此文化大师郭沫若说:“因当惧而惧,不失为勇者;因当勇而勇,不失为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