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今年最大的反腐大剧是什么?那肯定是《人民的名义》,要问《人民的名义》最能引爆观众的泪点是哪个情节?那肯定是老革命陈岩石在给省委班子讲传统时提到自己为了争取到“被炸药包”的特权,虚报了两岁才有了背炸药包,炸毁敌人的碉堡的共产党人才有的特权,也正是这虚报的两岁以致于干到检察院的副检察长就退休了。
在那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背炸药包者无疑都是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完成任务随时准备牺牲,“背炸药包”成了共产党人的最鲜明的特权。也正是这位背过炸药包的共产党员退休了还一直奔走举报贪官,呼吁工人利益没落实就不能拆厂房,为救大风厂老板蔡晨功的儿子自己甘愿当人质,谁敢拆就从他身上压过去的这些举动鲜明凸显了共产党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突出体现了共产党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特质和“先天之下忧而忧,后天之下乐而乐”的情怀,是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是人民群众增强对党员信赖最重要基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关键一点就是有一大批像陈岩石这样敢于背炸药包的特权党员,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为党树立了光辉灿烂的丰碑。
反观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是追求“背炸药包的特权”,而是为其追求脱离群众的特权,也许他们淡忘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他们错把公权当私权,信奉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也许是受“官场哲学”的浸染太重,他们错把病态当常态,眼里看的破,肚里忍不过:也许是抱着“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心理,他们沉溺于那些投桃送李的把戏;也许他们依然处心积虑地琢磨“破笼”之术,如此种种以至于他们丧失了党性,玷污了党的形象,以至于见利忘义,境界全无,擅权妄为,终与将自己被党规党纪“炸”的粉身碎骨
“背炸药包” 虽然意味着流血牺牲,但背起的都是共产党人“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热血壮志,是“何日请缨提锐旅,决战决胜伏强魔”的使命担当,是“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的英雄气概,作为党员就应该多点“背炸药包”的特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的出来。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做长征岂畏难”。当前随着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榆林的落地生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的大讨论活动深入推进,惠及人民群众的改革措施开花结果,脱贫攻坚工作也到了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对照革命先辈的忠诚品质和担当精神,以再出发的姿态,冲锋者的姿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雪山”、“草地”,解决好发展中的“娄山关”、“腊子口”,特别是抓住“关键少数”这一“大动脉”,像革命先辈那样一往无前披荆斩棘,当好关键引领、尽到关键责任、发挥关键作用,最终展得胜之旗,结必胜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