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刻认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

来源: 府谷县委编办      作者:郭浩 王月明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次数:

使用Ctrl M可保存网页为图片

201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出台,深刻揭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丰富内涵。

第一,以坚定的政治信仰为指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理想信念,伟大的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正确无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作为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严格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始终保持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员干部只有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头脑,才能力促党的政治建设的新发展。

第二,以党的政治领导为根本遵循。2018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其中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政治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党的伟大事业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够获得安定幸福的生活,归根结底在于坚持了党的科学领导。新时代加强政治建设,仍然要坚定地依靠和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地位,“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第三,以提升政治能力为方向目标。“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政治能力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具备并且始终不断优化的基本能力。政治能力对于提升党的政治建设的水平和深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奋斗征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在众多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之所以能够始终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党人始终坚守了不断自我革命的精神,保有了“刮骨疗毒”的勇气和能力。党的政治能力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伟大胜利。总而言之,政治能力是始终葆有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推动党的政治建设纵深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四,以肃清政治生活为前提指向。良好的政治生活是提升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和问题,必须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杜绝党员干部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坚决防止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危害党的团结、破坏党的集中统一。此外,肃清党内政治生活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构筑风清气正的政治文化氛围。可见,政治生态对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推进党的建设,必须要肃清党内政治生活,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铸成清洁有序的生态环境。

第五,以强化组织实施为制度保障。坚定政治信仰和党的政治领导、提升党员政治能力、肃清党内政治生活都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最后的堡垒,充分发挥党的制度优势。因此,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要同向发力,二者缺一不可。要合理确定权力归属,划清权力边界,厘清权力清单,扎细扎密扎牢制度的笼子。制度建设是完善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首先要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紧密结合,明确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人职责,让广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其次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努力“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最后要抓落实。党的制度建设如果只是一句口号,“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锁在抽屉里,制度就会成为稻草人。”因此,坚持不懈落实制度建设,必须要让制度成为实实在在的约束和规范,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具有十分丰富的逻辑框架和内涵体系。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建设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政治建设思想,借鉴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属性、政治领导和政治纪律方面的科学经验,进而为新时代解决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同时,新时代坚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要坚定政治信仰和党的政治领导,坚持不懈提升党员政治能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努力强化制度措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