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宣传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营造反腐倡廉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筑牢党员干部不想腐思想防线的精神力量,是涵养不想腐的内在底蕴。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大有可为,要以改革的精神,求真务实,不断实践,推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理念思路、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大力拓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阵地
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思想引领、舆论支持、精神激励和约束警示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想舆论氛围。一是发出正面强音。大力宣传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和决策部署,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凝聚反腐败人心力量。广泛宣传反腐败工作成果和勤廉典型,增强干部群众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树立纪检监察机关不是神秘机关的开放思维,开展纪检监察机关公共形象宣传,通过制作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宣传片、举办“开放日”和在线访谈等形式,提高纪检监察工作透明度,拉近纪检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距离。二是形成震慑效应。加强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宣传报道,及时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和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把典型案例剖析与通报制度相结合,集中通报查办案件情况,发挥警示作用,提高震慑力。集中力量在全市建设一个集展览、培训、办案、警示教育为一体的标准化警示教育基地,实现警示教育常态化。三是打造传播矩阵。协调整合媒体资源,主动设置议题,开展立体式、全方位宣传,放大纪检监察声音。发挥主流媒体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加大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中纪委网站、新华网、人民网、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西部网、榆林日报、榆林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投放量和频次,在榆林日报、榆林广播电视台、榆林新闻网开设专题栏目,形成舆论强势。注重市纪委网站与主流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的互动,进一步扩大市纪委网站的影响力。积极适应新形势,善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下大力气办好微信、头条等各类平台号,开通一键举报等功能,增强互动性和实用性,县区也要积极运用新媒体,形成传播矩阵,有效提升宣传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二、切实增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探索构建“五廉”立体化廉政宣传教育体系,切实增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典范倡廉。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模范作用,积极宣传勤廉榜样,挖掘本市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故事,树立榜样和典范,通过展览先进事迹、拍摄廉政微电影等方式进行推广宣传。二是以案说廉。以案为镜、以案明理、以案示警,以近年来全市查办的典型违法违纪案件为切入点,以榆林籍“高官”涉腐为反面典型,拍摄警示教育片、编印忏悔录、涉案当事人现身说法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是新形势下开展宣传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模式。三是以考促廉。坚持“凡提必考”,拟提任的领导干部要参加一次闭卷的廉政测试,开展一次廉政谈话,签订一份《廉洁从政承诺书》,携配偶子女观看一次警示教育片,赠阅一本廉政书籍,通过“五个一”任前廉政教育,为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提提醒、指指路。四是持续讲廉。和市委党校合作,将党风廉政建设内容纳入党校教学和培训课程必修课。和市委讲师团合作,定期下基层为各级党员干部授课,强化广大党员干部党风党纪意识。五是文化倡廉。提升廉政文化建设品质和效果,深入挖掘整合地域文化精华,把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廉政文化建设。用陕北说书说清廉,陕北民歌唱清廉,陕北剪纸描清廉,石板石雕刻清廉。举办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为主题的书法比赛、漫画作品征集、微电影大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讲好身边的廉政故事、评选“榆林百名清廉人物”、家风家训选编等多种多样的廉洁文化活动,打造几个叫得响的榆林廉政文化品牌,大力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建立廉政文化精品库,发挥好廉政文化艺术精品的熏陶作用,铸造不想腐的精神境界。
三、科学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
建立健全涉腐涉纪舆情收集和研判机制,密切关注跟踪重大舆情动态,科学分析和研判舆情发生发展规律,对重大舆情要建立联合研判机制,联合信访室及其他案件部门共同研判,确保做出准确判断,正确处置应对。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正确引导的原则,加强涉腐涉纪舆情报道和舆论引导,协调宣传、网信、公安、信访等有关部门分级处置、及时反馈,发出权威声音,回应社会关切,掌握舆论主动。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既要发出正面声音,也要积极开展网上舆论斗争,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最大限度挤压违法不良信息的空间,改善网络舆论生态。
四、着力构建党风廉政大宣教工作格局
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应树立大宣教工作理念,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全党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寓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业务工作之中,运用好全党和纪检监察系统宣教资源,增强整体性和协调性。加强与组织、宣传、外宣、网信等宣传教育单位的统筹协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统筹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宣传教育职能,共同策划组织宣教活动,提高工作联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