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改进法院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法院服务群众水平,近期子洲法院在审执中采取五项便民措施,全力推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工作。
提高对群众的人文关怀。完善诉讼服务中心硬件设施,为当事人免费提供复印打印服务,安装免费饮水设备,不让当事人多次往返。对农村文化程度欠缺的当事人由法庭书记员指导协助交纳诉讼费,进行执行程序的案件指导书写申请等,彰显人文关怀。2022年1月7日上午9时,马蹄沟法庭电话铃响起,打电话的是一位年逾古稀老人,两年前有个人向他借贷了一万元,多次向其催要都没有偿还,他想向法庭起诉,但不知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加之自己腿脚不便、路途遥远。了解到老人的特殊情况后,法庭干警决定开车前往远在二十公里外老人的住处,上门为其依法办理了诉讼、立案工作。
开展“线上法庭”工作模式。因县区在外务工人员较多,无法来庭,法庭采取线上云端的方式进行调解审理,真正实现“零接触”和“零跑腿”,解决了当事人需求困难。2022年1月10日,裴家湾法庭受理了子洲农商银行诉贺某某与安某夫妻二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案件受理后,通过电话联系涉案当事人沟通确定了开庭时间。开庭当日,贺某某到庭表示愿意调解处理,但当事人安某因工作原因无法返回,法庭利用“线上法庭”与安某沟通,双方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并通过微信完成了调解手续,案件以调解结案,从立案到结案仅9天时间。
充分发挥诉讼引导区的功能。由专人负责主动向来诉来询群众问好,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在了解诉求的同时主动帮当事人整理诉讼材料,引导来诉来询群众进行下一步操作。对于不能及时答复的问题,导诉员及时向领导请示,在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的需求,避免拖延和不正确的引导。窗口人员熟练掌握立案工作的各方面知识和网上立案操作,善于与当事人沟通交流,善于控制自我情绪,同时要规范着装、用语文明。充分发挥窗口服务区多渠道立案方式,让“立案难”不再是群众反映的问题之一。积极宣传网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域立案等立案渠道,通过线上立案留痕杜绝不立案的现象。
充分发挥互联网+诉讼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多渠道立案方式,积极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等司法服务,让线上诉讼常态化,让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看得见摸得着。2022年1月18日,苗家坪法庭通过线上微信送达、电子送达平台及线下调解,在一日内成功调解了两起民间借贷纠纷案,经过调解原、被告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协议,切实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充分发挥诉前调解解纷作用。诉前调解程序简便,不收取费用,不激化矛盾,诉讼服务中心应积极引导来诉群众选择诉前调解,告知诉前调解的优点。2022年1月6日,裴家湾法庭受理了一起郑某某与张某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张某某因生意资金周转向郑某某借款5万元,后偿还了部分利息,经催要再未偿还本息,郑某某提起诉讼。承办人收到材料电话向双方联系了解案情,并沟通调解工作,张某某表示愿意调解处理,郑某某表示也同意调解,但其在西安受疫情影响无法到庭,承办人通过一部电话和线上微信平台向双方沟通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 (编辑:李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