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县委常委会统领全局、以上率下,各级机关部门主动跟进、狠抓落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把监督执纪问责和推进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整治小问题,改变大风气,刹住了吃喝风、漂浮风,有力提振了干部干事创业信心,全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坚持领导带头,靠前施工,党员干部规矩意识进一步树立
风成于上,习化于下。县委常委会高度重视这次作风集中整治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既担任总指挥,同时兼任施工队长,经常安排调度和听取汇报,带头开展明察暗访和调查研究,层层示范带动,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规矩意识进一步树立。
2月27日,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在全县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政府县长、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组织部长担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纪委监委机关,负责综合协调、组织督查等日常工作。
“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严格履行管班子、带队伍、做表率的主体责任,对本系统、本部门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要早发现、早纠正、早查处。县纪委监委要高举追责问责利剑,对工作敷衍塞责、违纪违规行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2月28日,全县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干部作风整治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推进会,县委书记方虎城出席并讲话。
3月上旬开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对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责令县纪委监委一律严肃处理并通报曝光。根据领导批示(指示)要求,县纪委及时成立核查组,对精准扶贫脱贫、封山禁牧等重点领域问题,一律直查快处快结,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第一时间作出回应。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整治重点任务进一步聚焦
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重点整治什么?从什么问题切入?发现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成了全县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工作落实年出卷,作风大整治破题。作风整治活动中,始终坚持工作落实的目标导向,将整治任务、整治措施向这个目标上聚焦,通过大兴“学风浓、纪律明、作风实、干劲足”的新作风,为全县打赢决胜脱贫攻坚、灾后重建和追赶超越三场硬仗提供了坚实的纪律保障和作风环境。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作风集中整治坚持问题导向,直指学风不浓、干劲不足、落实不力、律己不严等八种不良作风,密集安排学习动员、问题查摆、集中整改、整章建制等四个环节,立足发现问题,推进整改落实。
《子洲县关于严禁工作期间饮酒的规定(试行)》的出台,被干部群众称为“最严禁酒令”。明制度与前,重威行于后,一时间刹住了吃喝风。从禁酒规定开篇,先后抓住干部学风、请销假、上下班、村“四支力量”履职不到位等问题,抓具体问题、抓关键少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警觉,一些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陈规陋习得到遏制。
坚持督导督查同向发力,党组织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
县委从纪委监委、组织、直委等部门抽调18名领导干部组成六个督导组,全程参与了全县干部作风集中整治督导工作。每轮督导前,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召开督导组会议,听取上轮督导情况汇报,安排下一轮督导工作,同时印发督导任务清单。各督导组对照任务清单和问、看、访、测的工作流程进行实地检查,推进党组织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
督导过程中,共对2个党组织作出作风整治延期一月处理;责令存在“实施方案不实、整治任务不聚焦”等问题的25个党组织重新制定了实施方案;责令“谈心谈话不深入、准备工作不充分、组织生活不严不实”的2个党组织限期重开了组织生活会,督导推进器作用有效发挥。
明察暗访精准发力。按照“一周一暗访一通报”总要求,先后开展干部学习、干部管理、禁酒规定、封山禁牧、四支力量到岗情况明察暗访5轮次。暗访前,全部制定了明察暗访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和工作程序。暗访人员临时抽调,随机分配任务。暗访时限一般半天,当天晚上听取汇报,形成初步处理意见,次日提交纪委常委会审议。在机制上,坚持专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相结合,纪委主导和部门协同相结合,宣传、广电中心、交警大队等部门全程参与配合。
推动作风整治向基层延伸。针对村级换届、扫黑除恶、封山禁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任务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面上问题,及时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县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召开全系统问题剖析整改专题会议,把问题摆在桌面,把警钟敲在当面,推动形成思想合力、措施合力和行动合力,推动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坚持治标治本相结合,在推进治标同时进一步整章建制
数字体现成效,更是警示震慑。作风整治期间,县纪委直接受理干部作风问题线索13件(次),上级纪委和县级领导批转相关问题线索4件,明察暗访中发现问题线索16件。县纪委监委研究决定,对32名党员干部实施了诫勉谈话或党纪政务处分,印发工作专报4期、问题通报9期,典型问题全部在电视台、子洲微讯等网络媒体上进行了曝光。
其中:印发干部作风暗访通报4期,对3名部门主要负责人和6名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实施了诫勉谈话;扶贫领域问题通报1期,对1名部门主要负责人实施了诫勉谈话;退耕还林问题通报1期,对7名党员领导干部实施了诫勉谈话,给予党纪处分2人;巡察反馈整改不力问题通报2期,对5名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了诫勉谈话(约谈)处理,立案处理1人;印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通报1期,通报典型问题5起,给予党纪处分7人。
治标更需治本,制度亟待常态。作风整治结束后,各级各部门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强化整章建制,及时重申和制定了相关制度规定。有的党组织把党建工作化、工作党建化,重申了“三会一课”制度,在部门内部推行笔记批阅等相关制度;有的党组织重申了干部管理、干部值班、干部请假和考勤、财务财产管理等日常规章制度;有的党组织针对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重申了督查督办制度、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管理办法、脱贫攻坚问责办法等重点制度……制度笼子越织越密,制度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断增强。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作风整治初步成效已经显现,但决不能松口气、歇歇脚,稍有懈怠,四风问题就会出现反弹。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务必保持高度警醒,通过整章建制,固化工作成效,树起制度权威,提高制度执行力。按照县委整体部署,县纪委监委机关将结合即将启动的巡察工作,适时开展作风整治“回头看”,严肃查处整改走过场、制定制度搞形式等典型问题。同时将会同组织、人社等部门,在全县范围重申和完善一批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制度规定,筑牢作风建设的制度基石,推动管党治党不断走向“严紧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