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设立“两报一卡” 推行村务三级公开

来源: 米脂县纪委      作者:王文睿     发布时间:2014-09-30    浏览次数:

使用Ctrl M可保存网页为图片

2013年,米脂县率先在我市推行了《村务公开报》,经过一年的发展,米脂县又有了新的举措:一个以乡镇主办的《村务公开报》和县直部门主办的《项目公开报》、村级主办的《村情明白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应群众要求诞生。

沙家店:革命老区打响村务公开第一枪

走在沙家店的乡村道路上,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传入耳朵的是朗朗书声,老人三俩成群坐在家门口聊天,道路两旁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块蓝底白字的宣传牌,“加强民主管理,推进村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谐的乡风民情让人影响深刻。但在两年前沙家店还是米脂县出了名的“特殊”乡镇,特殊不是因为这是个革命老区,而是因为这个乡镇的上访量在米脂县几乎年年排在前列。

“村民上访的案件中,有80%左右的是因为村里财务问题。近些年国家惠农力度加大,村民文化程度、民主意识都有所增强,大家对于村财务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正如一位老村长说,村务、党务、财务的不公开,就好比攥紧的拳头,拳头攥得越紧,村民就越想掰开看。”沙家店乡政府党委书记马胜云说。

为了掰开这只握紧的“拳头”,2012年沙家店开始探索村务公开。

“起初的公开形式就是要求各村委会在村口创办黑板报或者张贴大红纸。为了监管,我们还要求每次都要拍照交到镇政府,但这样的效果很差,各个村子公开内容参差不齐,并且保留时间短,很多外出务工人员看不到。但突然要求各村委会将村务、党务、财务公开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马胜云说。

这些困难包括多年来村财务的不透明隐藏的问题,村干部的抵触情绪,公开后可能会引起的波动。

为此沙家店镇政府多次深入村里摸查情况,提前做好了村财务清算,建立了村务公开审核表,村干部、乡镇干部签字、公示。有了这样的“后台支撑”,2013年10月17日第一张《村务公开报》问世了,这也是米脂县甚至整个榆林市第一张村务公开报,这张报纸分为涉农政策、事务公开、信息公开三大项,具体公开40小项。

在发行第一期时,沙家店乡政府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走进村子,挨家挨户发放询问。

马胜云告诉记者,《村务公开报》并不仅仅是一份报纸,它对村情的记录更像一份档案。

“两报一卡”:一体两翼的“米脂模式”

翻开沙家店乡最新一期《村务公开报》,在头版最醒目的位置上登有“2014年重点项目工程”的情况,涉及镇村道路建设工程、人饮工程、村卫生室建设等14个项目,并标明建设地点、总投资金额、项目负责人。

“这样的公开透明以前都不敢想,让群众心里都有了底,知道钱用在哪里了。但是这个《村务公开报》一个季度才能出一次,有些事情不能及时了解到。”沙家店老虎疙瘩村的常大爷说。

谈起这样一份报纸,米脂县监察局局长告诉记者,虽然《村务公开报》已经在全县得到推广,一年来也受到群众的很多好评,但要长期坚持下去,绝不能让公开的内容流于形式。

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2013年米脂县以县扶贫办和沙家店镇为试点探索创办了《项目公示报》和《村情明白卡》。

翻开扶贫办第一期的《项目公示报》,米脂17个乡镇项目建设的地点、建设单位、建设内容、资金一目了然。

“这样的公开有利于乡镇之间的横向比较和监督,也有利于有项目的乡镇公开透明建设。与《村务公开报》的事后监督不同的是,《项目公示报》在项目还未实施前甚至到项目实施过程中都能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朱勇说。

经过半年的试点运行,今年5月,农业局、林业局 、水务局、畜牧局、发改局和土地局等6个县直部门也公布了第一期《项目公示报》。

现在,米脂县的村务公开已经形成了一个“三级公开”体系。县直部门创办《项目公示报》,公开内容主要是涉农项目实施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址及建设内容、项目资金、实施时间、项目法人等。各乡镇创办《村务公开报》,对辖区各行政村的党务、村务、财务3大类22款40项事务全面公开。各村建立《村务明白卡》,重点针对各村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公开,如发展党员、年度收支、宅基地审批等事务,公开时间和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在村口设置统一公开栏,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或者利用手机短信、网络、广播等形式向村民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