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绥德县纪委监委发扬钉钉子精神,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持续精准发力,出实招、下硬功、靶向治疗,着力祛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
查病灶,猛药去疴开展专项治理。
起草并印发《关于在推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工作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实施方案》,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召开党委(党组)会议专题学习《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对照4个方面12类整治重点,通过基层调研、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征求意见、案例剖析等方式,把专项治理转为常态化工作,认真开展自查,把开展专项治理作为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聚焦文山会海、慵懒散漫虚、不担当不作为等突出问题,督促全县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年度民主生活会等有关会议作出公开承诺1225人,撰写自查自纠报告1225人,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37人。强化监督检查,立足经常、日常,通过察访、集中检查等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持续发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抓要害,用“头雁效应”带动作风改变。
好作风一头连着党,一头连着群众。10月初,县纪委监委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关于整治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上不作为,缺少为民情怀,对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漠然视之、空头承诺、推诿扯皮、办事不公,侵害群众利益,“慵懒散漫虚”问题的工作方案》,聚焦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聚焦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等6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集中治理,将27个整治项目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单位。并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公开了监督举报和反映问题方式,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举报、评价。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真抓实管,做细做实指导、督导等工作,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对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党员干部,该批评批评,该诫勉诫勉;构成违规违纪的,坚决予以党纪政务处分,以严肃问责倒逼转作风改作风。
找穴位,健全制度推动标本兼治。
作风整治,群众最担心的是“雨过地皮湿”,盼望常抓不懈、形成常态。在认真调研、全面总结去年专项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体表现,县纪委监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意见》,从制度层面部署加强日常监督、畅通举报渠道、强化问题线索调查处置、加强巡视巡察、加强派驻监督、开展专项检查、开展专项治理、强力追责问责、持续通报曝光等11项具体工作措施,建立对“四风”问题特别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执纪问责机制,严肃查处空泛表态、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不作为问题。今年以来,共审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案件97件,党纪政务处分129人,组织处理9人,移送司法4人,实名通报曝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7起8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38人,党政务处分7人,形成有力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