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工作法护航农村集体“三资” 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走深走实

来源:府谷县纪委监委      作者:李建平 杨亮     发布时间:2023-01-16    浏览次数:

使用Ctrl M可保存网页为图片

2022年,府谷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聚焦“一个口径”、依托“两个平台”、突出“三个维度”,运用“123”工作法,持续深入整治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不断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管理,有力护航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走深走实。

聚焦“一个口径”摸清“三资”底数。县纪委监委以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为切入点,督促县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摸底清查工作,对全县14个镇,7个便民服务中心及所辖村组集体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通过统一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统一清查表格、统一工作进度、统一公示程序、统一建立台账的“五统一”方式,构建“一个口径”,确保全县农村集体“三资”应统尽统、应报尽报,保证“三资”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通过全面清查财产、核定资金,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33.47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3.09亿元,非经营性资产 20.38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459.33万亩。

依托“两个平台”规范权力运行。依托“互联网+村务公开”平台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通过信息科技平台赋能,推动村集体“三资”管理阳光运行、动态监管、规范运作。一年来,“互联网+村务公开”平台累计向村民发送村集体“三资”等村务公开信息19万余条,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效消除“三资”管理过程中的盲点、痛点和廉政风险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录入资金类数据信息251条,资产类3769条,资源类4398条,哈镇、木瓜镇、海则庙便民服务中心和麻镇便民服务中心等4个镇(便民服务中心)已试点启用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处理,为“三资”监管插上了“云翅膀”,保障了“三资”安全,预防了微腐败的发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动能。

突出“三个维度”提升监督质效。聚焦村集体财务收支、集体债权债务、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经营、宅基地安排、土地征收补偿等环节,通过紧盯村级小微权力运行风险点、创新监督方式、聚焦关键少数等方式,突出“三个维度”,切实提升监督质效。一是强化对“人”的监管,将村级重大事项、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履责情况列入监督清单,督促规范运行,坚决纠治违反议事规则、擅自决定重大事项等行为,防范廉洁风险,严查重处贪污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以及违规使用、侵占集体资产资源等问题,2015年以来,全县共查处农村“三资”管理领域典型问题63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8人。二是强化对“财”的监管,要求各镇、便民服务中心按季度上报辖区各村财务收支情况,探索升级“互联网+村务公开”新模式,深入整治村务公开“避虚就实”“公开不及时”等问题,要求村集体收支、资产资源处置做到及时公开。严防村集体收入不入账、坐收坐支、公款私存等问题。2015年至2022年底,全县172个村级基本存款账户累计缴存入账37.12亿元,累计支取32.5亿元,账户结余5.07亿元。三是强化对“事”的监管,将村级党组织作为巡察对象,重点巡察农村集体“三资”问题,发现“三资”问题47个,移交相关问题线索7条,通过创新推进巡察向村(居)延伸,进一步提升基层监督质效和治理水平;将农村集体“三资”领域专项治理作为整治基层微腐败、完善小微权力运行监管机制的重要内容,按照“一专项、一方案、一专班”的工作思路,组建工作专班,成立联合督查组,采取进村“督”、现场“核”、入户“访”等方式,推动专项治理各项任务落细落实。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召开推进会2次,开展监督检查20余次,推动13个疑难问题完成整改。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把监督更深层次融入基层治理,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推动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规范管理、有序发展,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来的红利,为乡村振兴蓄势增能。”府谷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编辑:张慧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