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 榆林市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继续巩固深化“三转”成果,依规依法推进监督执纪问责主业,扎实开展信访举报工作,跑好反腐败的“头一棒”。
一、营造良好举报环境,提高信访举报质量
(一)切实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宣传引导,促使群众以合法方式选择正规渠道反映情况、表达诉求,促使群众依法、有序信访举报。2014年,市、县两级纪委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信访举报的受理范围、举报渠道、工作流程等内容,在网站醒目位置宣传来信地址、举报电话等信息,进一步方便群众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检举控告,当年信访总量同比上升86.1%。
(二)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全市12个县区全面开通“12388”举报专线电话;“12388”举报网站延伸到各县区;在市纪委门户网站开设“书记信箱”、“局长信箱”,委局主要领导亲自批阅来信;由专人负责搜集网络舆情,2014年至今共编辑《榆林市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快报》117期;对中央巡视组下转的信访件,采取召开集中交办会的方式,切实加快办理进度。
(三)推行反映人谈话制度。针对当前署实名举报大量上升,重访、缠访增多,且存在反映问题线索不清、诉求不合理等问题,采取与反映人谈话的方式,进一步了解问题根源,摸清问题实质,掌握反映人真实诉求,为下一步调查了解提供有价值的具体线索,同时,也让一些缠访闹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息诉罢访,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取得明显实效。2014年,李某多次反映某县纪委违规办案,侵犯其人身权利的问题,经与反映人谈话了解,实为反映人不了解纪委办案程序及相关规定,通过对其说服教育,反映人认识到错误当即表态不再反映问题。去年以来,市纪委通过推行反映人谈话制度,有效化解矛盾纠纷9起,切实提高信访举报质量。
二、围绕监督执纪问责,创新信访举报处理方式
(一)校准受理范围。厘清职责边界,准确把握信访举报受理范围,集中精力受理好三类问题:一是对党员、党组织和监察对象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二是依法依纪依规应由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不服党纪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的申诉;三是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等。去年以来,在市、县纪委举办的10次业务培训班上,市纪委信访室就如何定位职责,准确把握受理范围,处理好纪内信访举报的问题作了重点讲授。与此同时,市纪委在处理下转件时,对纪外的信访件明确做出标记,方便下级纪委处理,并将信访举报常用法规、制度和工作规范收集编印成册,下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指导其提高信访举报办理水平。
(二)实行分类处置。去年以来,市纪委本着聚焦主业、科学办信的原则分类处置业务范围外信访举报171件次,成功化解了一批与利益诉求有关的长期缠访和闹访户。首先,对涉法涉诉、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问题,以及与党员、干部个人的矛盾纠纷等属于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外的信访事项一律不予受理,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途径解决或由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其次,对反映违纪行为与提出利益诉求相互交织的信访问题,抽丝剥茧、内外分离、分类处置。一是对虽提出利益诉求,但反映违纪问题也比较具体的,予以受理,并认真调查处理,防止线索流失;二是对违纪行为导致的举报人利益损失,督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三是对主要反映利益诉求,虽然提到违纪问题但无实质内容的,转相关部门或者引导信访人向有关部门反映。
(三) 归口分级办理。认真贯彻落实市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案件线索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榆林市纪检监察信访件处理办法》,要求各种渠道收到的问题线索,统一归口信访部门接收、登记,100%录入信访信息管理系统,并粘贴专属条形码编号,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分流处置。业务范围内的检举控告,属于本级管辖范围的,摘报领导阅批,及时转送交接;属于下级管辖范围的,转有关纪检监察机关办理,定期跟踪督办。去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共处理群众信访举报4149件次, 筛选反映市本级管理对象案件线索249件转本委各室办理,其余信访件均按管辖权限转各县区纪委和相关部门办理。
三、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推进办信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切实加强上级转办信访举报件办理工作。市纪委制定《关于加强对上级转办信访举报件办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高度重视上级转办信访件的办理工作,严格规范办理流程,按季度上报办理情况,及时对帐检查。同时,依托纪检监察信访信息管理系统对信访件办理时限进行预警管理,超时未办理的信访件将进行超时提醒,实时跟踪督办。今年年初,市纪委与各县区逐一对帐,并将下转件办理情况写成专题报告供领导参阅,对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列入重点督办事项。
(二)创新开展谈话函询。中纪委提出关于线索处置的五类方式后,市纪委及时出台《榆林市纪委监察局谈话和函询暂行办法》,对谈话函询的范围、组织、办理程序以及后续核查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通过谈话、函询,既对党员干部进行了警示提醒,又使大量的一般性问题得以解决,提高信访举报办结率。同时,围绕谈话情况进行核查,深挖案件线索,发现重要违纪问题及时转入案件调查程序。去年以来,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实施谈话函询128件,涉及县处级领导干部61名,其中3名领导干部经谈话发现存在违纪问题,转立案调查。
(三)定期汇总报告重要举报情况。为增强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对市管干部信访举报问题实行月报制度,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分析报告,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对反映纪检监察系统干部的信访举报,单独造册登记,直送委局主要领导阅批。去年以来,向领导报告涉及市管干部重要信访举报15批249件;直送反映纪检监察系统干部反映信15件。
(四)加强信访举报信息分析和应用。一是实行定期分析,把握信访形势。按季度对信访举报整体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对信访动态和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归纳提练,总结提出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开展动态分析,发挥决策参考作用。及时对群众反映突出的信访举报进行分析研判,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2014年,中央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查处重点后,市纪委及时对近两年来反映信件超过10件的市管干部进行统计分析,召开专题会议集中研判和处置。针对李某为达到个人利益诉求,多次上访以及在网上发帖,反映该县多名领导干部问题的,及时编写分析报告,建议对以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实名举报,应区别对待,以说服教育为主,得到了委局主要领导的肯定。三是进行专题分析,推动整体工作。针对农村信访举报问题、十八大以来的信访举报形势、中央巡视组转办信访件办理情况、上级下转各县区信访举报办理情况分别进行专题分析,发现问题、深挖原因、找准症结、整体推进。四是深入调研分析,提出指导意见。2013年,针对农村信访举报大幅上升的问题,深入县乡村开展调研,分析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得到委局领导的高度重视。2014年出台了村干部述廉、经济责任审计、农村“三资”管理、村务公开等一系列制度,当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信访举报中,反映农村干部的信访举报所占比重下降了10.4个百分点。
四、注重督促检查,构建“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信访新常态
(一)实时对账检查,跟踪管理。依托信访举报信息管理系统,坚持每一季度查阅统计转办信访举报件电子明细台账,逐项与各承办单位对账,实时掌握信访件办理动态。今年年初,对上年转办各县区1713件信访举报件办理情况对账跟踪检查,对信访举报查办率、办结率较低的县区进行重点审查;对未能厘清职责、没有认真区分纪内纪外信访事项、不能正确处置信访举报件的县区专项督查;对信访举报件管理不善的县区严格责任追查,确保群众信访举报合理处置。
(二)领导包案督查,处置到位。对疑难复杂的越级访、集体访,长期得不到解决涉及群体利益的信访问题以及上级批转的重要信访举报件,市县两级纪委领导包案解决,包案领导实行“四包”,即包调查处理、包督办落实、包办结回报、包息访稳定,同时明确办结时限和规范办理要求,确保信访举报处理及时到位。
(三)定期督办通报,督促后进。对不能按期报结的信访举报件,采取电话督办、发函催办、现场督办等多种形式进行督办指导,对复杂疑难信访问题,实行交叉或提级办理,切实提高信访举报办结率。市纪委定期检查各县区、各部门信访举报件办理情况,适时通报检查结果,督促后进单位更加重视信访举报工作,推动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再上新台阶。